宜宾长宁:绿色防控保粮食生产安全

2020-07-15 13:59:27    来源:三农电视台     点击:
64.9K

三农电视台四川讯(宋成均 张宝林 康旭据了解,为扎实做好“六稳”工作,全面落实“六保”任务,2020年以来,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牢固树立“科学、绿色”的植保理念,不断加大水稻等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,全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。

配药、装药、起飞、喷洒、降落……近日,在梅白镇文化村,长宁县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技术人员,正在利用无人机进行生物农药喷洒作业。

“像我们这款飞机叫M16,能够装16升水。每天作业量在250亩左右,每分钟作业就能够达到1亩到1.5亩地。”技术人员潘光贤介绍说,眼下正是水稻的抽穗扬花期,也是做好二化螟、稻飞虱等病虫害防控的关键期。为进一步提高水稻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效率,长宁县农业部门组织他们利用无人机,对梅白镇5000水稻进行生物农药喷洒作业。

利用无人机开展“生物农药”喷洒,只是长宁县实施水稻全程绿色防控中的一环。为降低农作物农药残留,提高农产品品质,2020年,该县农业部门采取“性诱装置+天敌昆虫+生物农药+统防统治”的绿色防控组合,全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。

据悉,为检验水稻全程绿色防控的实施效果,长宁县农业农村局植保站组织工作人员,在开展无人机生物农药喷洒作业的同时,对前不久安装在梅白镇文化村的绿色防控装置的扑杀效果进行监测。

“这里面有一个,还是活的。”长宁县农业农村局植保站站长周永洪指着绿色防控装置介绍说,这个装置的目的是利用二化螟雌蛾的性激素,来诱及二化螟的雄蛾,使二化螟不能正常的交配,从而减少虫卵的孵化,达到防治目的。

实施全程绿色防控,仅有一种防控措施还远远不够。周永洪表示,为提高水稻的全程绿色防控效果,除了设置性诱扑杀装置外,根据水稻生长周期和二化螟等害虫的孵化繁殖情况,植保工作人员还适时在稻田投放“天敌昆虫”,努力实现“虫口夺粮”。

“现在杀虫卡里面的天敌昆虫,叫寄生蜂。”周永洪介绍说,一个杀虫卡可以释放3000个以上的寄生蜂,一亩地投放5个杀虫卡,就能够有效的控制二化螟卵块的孵化。

据悉,2020年,长宁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面积将突破24万亩,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40%以上,全县农药使用减少1230公斤。

“粮食安全,不仅包含产量的安全,也包含质量的安全。通过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措施,一方面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造成的损失,另一方面,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,提高农产品质量,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。”周永洪说。(图/长宁县委宣传部)



网站简介| 版权声明| 法律顾问| 广告加盟| 网站声明| 人员查询| 联系我们| 合作加盟|

地址: 中央广播电视总网星光影视制作基地 北京市大兴区新媒体大厦20号楼  邮编:102600  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10-53686168

京ICP备12039657号-5 网络视频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京)字第17062号 增值经营许可证:京B2一20212085号《三农融媒》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韩洪

东方融媒·三农融媒传播平台

网站地图:XML   HTML

版权所有:北京天地畅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© 2000-2018 DF-TV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
京ICP备12039657号-5号